今日新闻:这座雕塑现存于罗马的圣玛利亚小教堂,贝尼尼创作。
贝尼尼出名极早,又总是勤奋努力,一生佳作无数。老城里随便走走逛逛,总能碰见贝式建筑。而这座雕塑所存的教堂就在老城的中心。
这是一座经典的巴洛克风格的小教堂,教堂内一如既往的安静与肃穆。当我往前走到祭坛,两边便是贝尼尼的雕塑作品了。
想必许多人都是仰慕贝尼尼大名而来,虽说两边都是他的作品,显然《圣特蕾萨的狂喜》更加为人熟悉。我们知道在欧洲的那场你死我活的宗教内部的斗争,到了17世纪,教皇逐渐获得了胜利,但是信徒们被斗争搞得晕头转向,大众对于信仰也变得有些游移不定。于是,教会为了重建大众的信心,就在教堂的建造与装饰方面大做文章。在1647年,在教皇诺森十世履行教皇职务期间,威尼斯红衣主教费德里科·科尔纳罗,委托贝尼尼完成他的位于教堂左侧的家族墓室礼拜堂;他所选择的建筑与雕塑的质地质量极高,选择的过程非常的丰富与复杂。贝尼尼发挥了他作为建筑师和雕塑家所有的创造力,去完成这个作为巴洛克艺术的大师之作。
这个优雅的小建筑,用彩色大理石制作完成,贝尼尼几乎完全跟随圣特蕾萨的书信中的描述去设计圣特蕾萨狂喜的场景:有一天,一个天使来拜访她,天使手持金矛,矛头有火,好几次把矛头插入她的心脏,从而造成极大的痛苦,但也激起她对上帝如火如荼的爱而变得全身酥软。贝尼尼抓住了一刹那的情景,就在这一刹那,一位天使以火热的爱神之箭刺穿了圣特蕾萨的心脏,我们看到圣特蕾萨在颤抖中昏厥。圣特蕾萨的狂喜,与他们所看见的对于这个神迹的描述,是巴洛克艺术中最敬爱的主题之一。狂喜的一瞬间被圣特蕾萨理解为“在爱中感受死亡”,这涉及到一种神秘的、同时包含着身体与精神的体验。
然而,《圣特蕾萨的狂喜》不仅仅只是如此,许多人忘记了这其实是一个充满舞台戏剧风格的作品。作品两边另外还分别雕刻了在剧场看台上观赏的4人,想必是赞助者科尔纳罗家族的模样。科尔纳罗家族在威尼斯的时候便对修道会饶有兴致,而且将这重要的奇迹景象作为小教堂祭坛的主题,当然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选择。与此同时,费德里科也想借此机会去纪念他与他辉煌家族的那些埋葬在别处的早期成员。《圣特蕾萨的狂喜》不像那些梵蒂冈的官方的委托,这种私人的委托几乎没有文件存留下来。但是我们最近在红衣主教的账目里发现,这个委托花费了12089斯库多,在当时可谓巨额。周边的肖像并非贝尼尼所作,他仅仅雕刻了这个祭坛上的重点部分(圣特蕾萨的部分)。这个小教堂于1651年开放。
圣特蕾萨沉浸在这种对神在沉思中悬浮的场景中,包含着真实的观众,被邀请沉浸在我们自己的观察中,并体验其中神秘的、引领我们与基督意指的相连情绪之中;就像两旁科尔纳罗家族中的各位成员一样,表现出他们颠倒自我,以及对此令人惊恐的事件的反应;然后,通过理想化地表达精神性地上升至天堂的狂喜——就像死亡是通过在地板上圆圈中的骷髅去表达一样。
在这个作品中,贝尼尼表现出他所有的作为一个雕塑家的技艺,表现在圣特蕾萨轻巧的,像是要飘离开来的长袍上,它们呈褶皱状无序地覆盖在身体上,大理石似乎失去了它的硬度。
贡布里希曾评论道:“贝尼尼对衣饰的处理在当时也是完全新颖的,他不让衣饰用公认的古典手法下垂形成庄严的衣褶,而是让他们缠绕、回旋增加激情和运动的效果。他这些效果不久就得到欧洲各地的模仿。”
贝尼尼创作的人体的数量不亚于米开朗基罗,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祭坛雕塑《圣特蕾萨的狂喜》的成功,标志着贝尼尼雕塑的顶峰的到来。